《邓氏家戒》
44
2021 / 03 / 05
元代郭居敬将历史上曾参、闵子骞、老莱子等24人的孝行汇集起来,编著成《二十四孝》,明人王克孝又绘《二十四孝图》,后来又有《女二十四孝》、《女二十四孝图》等。在“二十四孝”中,子路为亲负米、丁兰刻木事亲、姜诗妻纺织养姑、蔡顺拾葚供亲、江革行佣供母是对父母生事奉养的典范;董永卖身葬父,是送终尽孝,葬亲以礼的典范;黄香温席、吴猛恣蚊饱血,是“冬温夏凊”的典范;老莱子娱亲,是“色养”父母的典范;杨香打虎是舍己救父的典范;汉文帝亲尝汤药、庾黔娄尝粪忧心,是“病则致其忧”的典范;黄庭坚涤亲溺器、朱寿昌弃官寻母,是大孝尊亲的典范;舜象耕鸟耘、王祥卧冰、孟宗哭竹、郭巨埋儿、王裒闻雷泣墓,是孝感天地的典范;曾子啮指心痛是母子连心的典范;鹿乳奉亲、乳姑不怠,是喂养父母的典范;闵子骞单衣顺母是孝敬继母的典范;陆绩怀橘是供奉甘肥的典范。
孝敬父母,首先是养父母,让父母衣食无忧。孟子的“五不孝”之中,“不顾父母之养”占了三条。《礼记·内则》强调,在饮食方面,对父母要“问所欲而敬进之”。北宋司马光也强调:“将食,妇请所欲于家长,退具而供之。”也就是说,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父母想吃什么,子女就应该供养什么。为此,“二十四孝”列举了一系列敬奉父母饮食的典范,其中有子路为亲负米、蔡顺拾葚异器和丁兰刻木事亲。
孔子的弟子子路,名仲由,年轻时家里穷,用野菜汤奉养父母,还曾经到百里之外寻找粮米,背回来奉养双亲。父母去世后,子路在楚国做了大官,从车百乘,积粟万钟,列鼎而食。想起父母和过去的困苦生活,子路难过地说:“我现在虽想再喝过去的野菜汤,再给父母到百里之外背米,还有机会么?”孔子称赞说:“子路侍奉父母,活着的时候已经尽力了,死后仍在思念。”